皇冠crown官网(中国股份)有限公司

 
  微信二维码
 
 


香通寺

        小乘佛教是老挝的国教,寺庙遍布全国,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寺庙,寺庙中最有名的是位于琅勃拉邦的香通寺。琅勃拉邦是世界文化遗产,香通寺是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       今天天气不错,早上和中午都下了瓢泼大雨,没有往日灿烂的太阳,少了让人心烦的灼热,多了几份凉意。下午四点根据安排要去参观香通寺。我们车子穿过琅勃拉邦古城的法国街,两旁的殖民地时期的法式建筑,匆匆掠过,仿佛徜徉在时间隧道。这段时间游客不多,路上只有三三两两闲暇的游人,或骑自行车,或步行。路旁鳞次栉比的酒吧、商店、餐厅里也少有人光顾。开敞的酒吧临街的座椅,有一些欧洲顾客,他们或聊天,或看书,或闭目养神。本来老挝的汽车就不多,琅勃拉邦还限制大车出入,这时候就我们的车在路上跑。整个古城显示出惬意、安详、舒适和慵懒,像一幅淡淡的水粉画。
       汽车在法国街端头停下,我们下了车。我环顾四周,没有看到周围有雄伟寺庙的迹象。在导游的提醒下,我才注意到路旁一个逼仄的小巷,小巷两边是低矮的普通建筑,小巷的尽头是一个4、5米宽白色长满青苔的尖顶建筑,那是香通寺的东门入口。大门像一个白色尖顶佛塔,切去塔身前后部分圆弧,保留中部,然后中间镂空形成成门洞。琅勃拉邦寺院众多,并且几乎所有寺院都可以随意参观而不需要门票,只有香通寺例外,不过20000KIP的票价绝对物有所值。售票处设在门边空地,一个只有顶简单的布棚子,这里既是售票也是验票。
       走进大门,豁然开朗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广场。广场地面简单修葺,广场四周不规则地分布着香通寺佛堂、葬仪礼堂、菩提树、法堂、钟鼓楼。大乘佛教建筑有着严格的规制,南北中轴线上,依次而建的山门、天王护殿、大雄宝殿和法堂。与大乘佛教建筑这种肃穆、压抑、神圣不同,香通寺显得随意、亲切、世俗。
       香通寺佛堂在广场的对面,我们的左边,和大门的轴线不完全垂直。远远看去,香通寺佛堂南北走向,建筑在一个蓝色的基座上,四周环绕着水池,水池有白色厚重的池壁。建筑侧面看几乎只有高高的屋顶,占了总高度的4/5。香通寺的大殿是典型的琅勃拉邦寺庙的建筑风格,寺庙屋顶有三重屋檐,屋面十分陡峻,坡度差不多60度。60度这个数据听起来很陌生,我们成都地区的民居建筑我们坡度为25度-30度。屋面像一个尖尖的佛塔,直刺苍穹。屋面由上到下勾列出画出一道道漂亮弧线,一直流畅地延伸到地面,像凌空倾斜而下的瀑布。我见过的老挝较大寺庙屋面瓦都是金色的,显得华贵而气宇轩昂。而香通寺屋面是砖红色的无釉瓦,纯粹而质朴。瓦上有一些青苔,更有历史沧桑感。屋脊中央有十多个金色尖形的小塔装饰,据说这些尖塔的多寡,显示出寺庙的等级。香通寺是皇家寺庙,所以佛塔最多。屋脊端部是蓝色凤头,虽然叫凤头,我觉得像是孔雀头。孔雀头不是昂首的向上的,而是伸长脖子,俯视斜45度下方。这时传来了震撼的钟声,钟声划破寺院的宁静,穿透树林,澎湃地传向远方。我们导游马上叫起来,让前面一个团的导游,去制止中国游客敲钟。
      走近香通寺佛堂,佛堂墙壁不高,只有3-4米,以上部分都是高高的屋面。墙壁是黑色为底金色图案,不像其他寺庙金色图案那样熠熠生辉。这些图案包括各种姿态的释迦牟尼像,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兽,圆形的花朵。图案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绘画,仅仅是简单重复的连续平面图案,很像淳朴的蜡染布。佛堂的基座蓝色是蓝色马赛克镶嵌,基座上还有几个小象头,估计可以喷水。
       转到香通寺佛堂山墙入口,和中国古建筑不同,小乘佛教的入口都是设置在山墙,我认为这和它的占比4/5的屋面有关。如果再在水平屋檐下开门,为了增加建筑的威严,房屋就会抬得很高。如果从山墙入口,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屋脊的高度。佛堂的门廊没有围墙,只是木栏杆,木栏杆和外墙一样黑底金色图案。门廊是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,在这里脱了鞋,走道门前。门洞宽度只有1.25米宽2.45米高,和普通住宅户门差不多,远远不及中国寺庙的气势。大门的门板是硬木做成,门洞四周像高浮雕手法,做成佛塔的轮廓,和寺庙大门类似。
       进入佛堂内部,佛堂内厅是十字形平面,宽的部分是五个开间,窄的部分是三个开间,总共有五个进深。加上换鞋的门廊,整个佛堂呈拉丁十字,十字的一端较长。(当然这里的开间和进深和中国建筑正好相反)。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不同,他们把释迦牟尼看成导师,而不是万能的神,他们只供奉释迦牟尼。大堂的端部是一座大的几乎到屋顶的释迦牟尼像。释迦牟尼佛像身体为金色,写披着黄色的袈裟,露出右肩膀和手臂。佛像眼目低垂,神情祥和。周围不同姿态的小佛像,簇拥着大佛像。大佛的右手前方,有一座东方面孔的塑像,这个塑像是一个肉身塑像,突兀地占据了大厅的一角。我认为这种吸引信众的夸张方式,不应该属于小乘佛教。从这尊像不合乎逻辑的布局也说明了这个问题。大堂中央有八根圆柱支撑这屋顶,圆柱和四周墙壁和外墙一些样,布满了黑底金色图案。图案的内容大殿内墙上,鎏金图案描绘的是传奇人物占塔帕尼王的丰功伟绩。画面非常像西藏的唐卡,黑色的唐卡。柱顶是金色的花瓣造型。大堂的开间进深不大,更衬托出屋顶的高深,营造出神秘、神圣、肃穆的氛围。四周的小窗户,透入淡淡的阳光,与柔和昏暗的壁灯灯光交相辉映,使得大堂充满了静谧的气氛。在这个大堂里,我感到众多释迦牟尼佛的慈祥眼睛关注着我,祝福着我,对我低声教诲。教导我忘掉身外烦恼,享受并珍惜所有不经意瞬间。
       走出佛堂,穿好鞋,拾阶而下,转到佛堂的另外一端山墙。我要看看琅勃拉邦乃至整个老挝最著名的树。树不是真的树,而是镶嵌在香通寺大殿后山墙上的一幅巨型生命之树壁画。生命之树色彩绚烂、内容极其丰富,除了树以外,以玛瑙、琉璃,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宝石,镶嵌成人、仙女、孔雀、猫头鹰、老虎、鹿、牛、乌龟等很多飞禽走兽。虽然雕刻的手法不算独特,树的枝叶一到晚上就会熠熠生辉。据说这棵树上记载的是佛祖释迦的往生故事,将佛经故事诠释在一棵树的枝叶之间,自然是无比玄妙,据说只有具有很高佛教造诣的人才能够参出其中的含义。说实话,这个壁画工艺并不精湛,没有中国摩崖造像那样惟妙惟肖、美轮美奂。这幅画的古朴、原始、笨拙,不折不扣的反映出,宗教的起始和本质,释迦牟尼是一个导师、一个使者,他有和世人一样的故事和经历。他一生给世间众生,教诲和引导,从而减少痛苦。
       佛堂西面有个香通寺西门,可以直接通向湄公河岸边。站在西门,看到湄公河的妩媚就在那绿树缝隙间肆意荡漾。湄公河养育了这方人民,也孕育出琅勃拉邦这样宝贵的文化。